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立冬已经到来。近年来,此时的山东省潍坊高密市,农民们已经过了“三秋”,也到了喘口气的时候了。但由于今年秋季雨季持续,秋植应遵循“散湿为要、整地为关键、晚播为精细管理、一体化促高产”的重要技术原则。天气晴好,正是秋耕冲刺时节。从良种入库到农业投入品高效配送,从农机轰鸣到科技指导下乡送达……记者在高密市采访发现,全市紧紧围绕“稳中求进”总目标“面积增产”,实施“以播种补晚播、以优质补晚播、以密补晚播、以技术补晚播”的管理策略,全力打赢按时优质播种114万公顷小麦的攻坚战。在经济开发区彭兴家庭农场,种粮大户高雪峰看着码放整齐的小麦种子仓库里的他满怀热情:“市农种和农村的种子统一供应,让我们的1200公顷土地产量有了多样性。”“作为国家余粮生产户,今年我们致力于培育‘济麦22’、‘亚农1212’、‘鲁研951’等一批高产、抗倒伏、晚播的好品种,确保如果采收日期推迟,则迟播或迟播。降低产量。 “泰高密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树强农资稳定供应是秋耕顺利开展的“弹药库”。在高密市大牟家镇农业服务中心,化肥、小麦种子等农资物资堆积如山,送货车辆川流不息。 “我们提前储备了2万多吨不同类型化肥和近26万公斤改良小麦种子,并通过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实现了‘网上订购、就近取货或上门送货’。农民一个电话,农资就能直接送到农场,确保天气照顾不送到农场,无法保证农事不送到,”易先生说。中心负责人明江自豪地说,目前,高密市依靠的是s。供销社系统并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布了76家主要农资经营企业和服务网点。以此为核心,联动全系统502个农业经营网点,形成“线上+线下”的供应网络。通过电话预约、微信下单、送货上门、延时作业、atbp等方式,保障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在高密市向群农机合作社,潍柴雷沃技术人员调试了一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小麦精量播种机。 “我们合作社的10多头‘铁牛’都经过了实物测试,这些‘铁牛’能准确控制播种深度、行距、定植量,出苗均匀、结实,效率高。”合作社董事长焦宗田信心十足。据悉,G青海市已组织维修、调试各类农机具2700余台(套)。服务在下沉,技术在被带入到地面和头部之间。 “小麦丰收时分七份播种,分三份管理。所有种植户都要心系一堂农课。针对今年秋季的天气特点和土壤墒情情况,高明市组织50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做基础工作,指导农民在水分、温度最适宜的时候播种,实现“宁迟不超期”的目标,确保全市小麦种子生长。看着满载着种子和化肥的精量播种机在农田里穿梭,种粮面积6000多亩的家庭农民刘丽信心十足:“按时播种。”适当墒情,后期增密增肥,按需增肥……有了这套对策,再加上土壤墒情良好的后期优势和立春后针对性的春季管理措施,我们还是有信心再有一个丰收年。 ”
(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