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0月23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元琪在2025外滩年会上谈人工智能(AI)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人工智能主要应用于金融行业,优化流程和外部服务。目前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其作用仍然是补充性的,无法取代人类决策。肖元启是在当天举行的“人工智能管理与金融领域国际合作”圆桌讨论会上做出上述表示的。对于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应用的范围和程度,他指出,目前用于优化业务流程和外部服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中后台运营智能化,广泛覆盖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的数据采集、处理、信息筛选识别、客户分析等方面;其次,在客户沟通方面,不少金融机构普遍将AI运用于客户关系管理(包括营销、维护、查询技术);三是金融产品提供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带来双重效益,对内帮助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外为客户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有效地解答问题、满足需求。针对市场担心人工智能应用是否会给金融机构带来人员压力,肖元奇澄清称,不存在金融机构出现人员压力的案例。主要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应用。他强调,员工是金融机构最有效的生产力,每位员工都创造价值。信用、保险定价、损失确定、精算等核心领域仍然离不开人类的专业判断。 “在金融领域,人才一直是我们最重要、最宝贵的资产。”从风险防控的角度来看,肖远琪认为,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风险与历史上多次重大科技革命应用于金融领域带来的风险类似。主要表现为上行风险和边际风险。金融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主要风险尚未发生革命性变化。他进一步分析,金融领域AI革命的风险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观察:在微观层面vel,单一金融机构主要面临模型稳定性风险和数据管理风险。前者很重要,因为人工智能应用严重依赖模型来支持业务扩展,而后者则涉及数据源选择、质量控制以及事后分析和监控。要点链接:宏观层面,整个金融业主要面临集中度风险和决策激励风险。前者可能是由于行业对少数服务提供商的依赖以及大型金融机构在AI模型技术上资源投入的优势,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后者是由于所使用的模型和数据相对标准和集中,会导致行业决策的同质化。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仅供投资者参考。包括投资建议。投资者先生据此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