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金官平:“十四五”中国经济做了什么?
2025年10月20日 05:52 来源:日报金官平
在世界日益被“混乱”和“不确定性”包围的同时,中国经济却走上了稳步上行之路。一方面,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世界经济陷入低迷,Covid-19疫情影响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总量持续突破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五年的经济增长相当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衰退。通过成长看到逻辑。回顾“十四五”,中国经济在应对机遇挑战方面做了哪些努力确定性中的联系和不确定性?关键是党中央总揽全局、掌舵、谋划大局、制定政策、推动改革、确保落实。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解决发展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保证。为我国经济长远发展提供了“定海神针”。前进的路上,风浪越大,越考验判断力、决策力和驾驭能力。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4.0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创今年以来最高月度增速。面对部分西方国家加征关税,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仍站上20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同期新高。外贸靠压力稳定增长,是经济韧性的体现,离不开自上而下的及时应对。从拓展外贸“朋友圈”到加快落实党中央内外贸一体化部署,再到行业协会、电商、超市等,一心一意办大事的优势、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有序、该行动时果断行动的优势,让我们能够高效调动各种资源,筑牢风险防线,有针对性地谋划 变化;危机中培育新机遇,主动出击,主动应对。疫情冲击下,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定宏观经济市场;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提振民营经济信心企业发展……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战略谋划,我国经济一次次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善于将改革总体进程分解为许多具体目标的进展,高效地将改革的总体过程分解为一些具体过程,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通过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我们党把战略目标、发展政策、具体措施有机统一起来,以“最终计划”政策的战略连续性和稳定性释放了一定的信心。观察“十四五”以来的全国经济会议,我们从“聚焦扩大内需”走向“全面扩大内需”,从“科技创新引领”。 F从“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到“以科技创新引领新生产力更多发展”,从“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党中央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紧密衔接政策,不搞“急转弯”。新形势下,只有听从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奠定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优势就在于在世界屋脊见证超级项目的诞生。今年7月,雅鲁藏布江下游工程破土动工。建成后,该项目将在4年前列入“十四五”重大项目,今年年底将推动102个新基建和水运项目惠及民生和修缮结构以提高耐用性。人大等重大工程将实现各项规划目标,为扩大有效需求、畅通经济周期提供新的支撑。科学制定和持续实施五年计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优势。其优势在于通过全周期引导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宏观调控联动,可以进一步提高政策效益,强化政策效果。五年是介于潘南良与长远之间的一个规划周期,刚性与灵活性并存:既能提供中长期愿景、稳定市场预期,又有利于宏观政策调整,平稳经济波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当五年计划与长远战略相衔接时战略与年度计划,就是“宏伟蓝图”对应“施工图”,宏观经济的短期“形”与长期“势”相结合。战略规划就是寻找“动力”。随着“我国大规模进出口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党中央顺应时代潮流,作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调整。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创新驱动”被列为“十四五”的战略方向。今年4月,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原来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发展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依靠内需和创新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宏观经济政策塑造“形”。在2024年二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压力加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下降,股市、楼市承压,市场预期减弱,焦虑情绪产生。而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打出逆周期调节“组合拳”,统筹金融、金融、消费、投资、房地产、股市、就业等领域,瞄准稳增长、扩内需、稳企业、稳物业等多重目标。 稳定市场,稳定股市。这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为顺利实现全年增长目标发挥了关键作用。对“形”的把控,对应对“势”的谋划。的团结“形”“势”加强希望管理,凸显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一个经验在于有效市场与政府承诺的结合。有西方学者这样评价我国的五年规划: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一个形象的比喻是:亿万商业生物在商业规则和环境的滋养下成长。有效的市场传导价格 政府通过宏观审慎管理和战略引导,防范化解风险、组织发展和安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指向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当代课题。让市场更加有效,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十四五”期间,艺术阿金国官方智能成长强劲,出现了大型模型、国产人形机器人等创新产品。新生产力的发展尤其需要发挥市场的有效作用。企业对市场需求反应最灵敏,技术升级意愿也最强烈。只有强化创新企业主体地位,支持民营企业承担国家科技攻关的重要工作,才能产出更多符合实际需要的成果。提高政府效率意味着继续建设法制经济、信用经济,纠正市场失灵。政府不能“放手”,而必须千方百计为企业创造有利的条件。比如基础研究领域公共性特征明显,严重依赖政府投入;中小企业g普遍缺乏突破行业核心共性技术的能力和资金,需要政府主导开发共性技术平台;一段时间以来,从公平竞争评价规定的实施,到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出台,再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改、全面纠正“涉案”竞争……一系列旨在完善市场规则、为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提供更加有力法律保障的举措。 “两只手”相辅相成,推动形成“灵活”、“可控”的经济秩序。到2035年,“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这些目标,“十五五”将是关键的跨越期。通过遵循通用有党的领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直面挑战,努力奋斗,中国经济一定会交出更加强劲的答卷。近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一个世纪可能即将到来;有外国学者感叹,如果说下一个十年是亚洲的十年,那是因为中国持续投资于长期的国家计划,这是我们的优势,也蕴含着建立一个具有“中国制度”的“中国政府”的秘密。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金冠平)
(编辑:王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