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张海燕□记者曹云贤 游客在第三方平台购买上海迪士尼乐园“VIP免排队套餐”。然而,付了钱后,不仅大部分本应包含在套餐内的“快速通行证”无法使用,有的导游甚至还打出了“失联”。近日,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就这起借迪士尼“VIP免排队套餐”名义诈骗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姚某、吴某因合同诈骗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十个月,并依法处罚。姚某某不服判决提起上诉,后单位自行撤回。 2024年7月至2024年8月,姚某某组织工作人员发布《迪士尼免排队指南》和《快速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入园秘笈”等交通信息,称可以为游客提供“VIP套餐”,享受迪士尼乐园免排队、快速通行等服务。很多游客第一次来到迪士尼乐园,不熟悉乐园的入园流程、官方预约政策、“快速通行证”等,担心时间安排和行程限制。往往希望通过“专业导游”获得更便捷、专属的体验。游客点击链接或离开后通过姚某某帖子咨询的消息,他们被定向到其他平台,“顾问”在网上推销套餐,以“提前入场”、“专属导游”、“快速进入十多个项目”为卖点,价格从799元到4880元不等,催促游客签订协议并付款下单。事实上,姚某某等人游览后并没有与迪士尼建立任何合作关系。吴某某收到报酬后,安排无证导游到现场带领游览。 “专享游”实际上是临时跟团游。有的导游中途“失去联系”,甚至只能通过社交软件执行“远程命令”。不仅如此,大部分承诺的“快速通行证”项目无法使用,或者只购买了少部分项目的服务,节省下来的费用由姚某某、吴某某等无证导游分摊。当游客投诉要求退款时,团队以拖延、搪塞等方式推脱情况,拒绝退款。经调查,黄女士等游客共损失7.8万元。庭审中,被告人姚某等人成立多家旅游公司,在多个平台销售“迪士尼VIP套餐”,声称可以快速吸引游客入园,并欺骗游客签订旅游合同,涉案公司有未与迪士尼建立合作关系。被告人姚某等人收到货款后,未购买快速通行证或未足额购买。其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且数额较大,已构成合同诈骗罪。对于犯罪数额的认定,法院认为,被告人姚某某等人没有注意到没有购买或者少买“快速通道”,遂判给差价。有些人故意客观地采用了捏造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所以这部分金额应当认定为犯罪金额。被告人姚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主导作用,系主犯;被告人吴某在剧中扮演配角和配角。二被告人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愿认罪认罚,并积极返还赃物和赔偿金。他们可以被任意对待依法自由、不受限制。综上,浦东新区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目前该判决已生效。法官提醒,游客应通过官方渠道在相关园区购买附加服务,谨防“快速入园”、“快速通热门项目”等虚假促销,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