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从全球首个大型港口服务模式方舟TaaS(Trade as a Service)正式启动公开测试并投入使用高压岸电自主机器人,到第13次刷新全国全自主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再到交通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基地启动……山东港口青岛港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作为世界第四大港口、中国第二大外贸港口,青岛港紧紧抓住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的战略机遇,将资源整合的禀赋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提高自主港创新能力,突破终端操作系统、设备自动化改造、AI赋能应用等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推动智慧变革,谱写海洋版图新篇章。今年前8个月,青岛港实现货物吞吐量4.98亿吨,同比增长2.4%;集装箱吞吐量2205万标箱,同比增长7.4%。升级后的终端“操作!”在青岛港干散货码头86号泊位,司机刘俊豪远程操作两台龙门吊的操纵杆,屏幕上的臂架实时同步。几百米外的干散货船“金天”号上,12.2万吨铁矿石已准确装车装车。 “码头自动化改造后,我们的工作从‘干活’变成了‘技术活’,一个人可以控制两台门机,实现全船的自动化作业。” L尤俊豪告诉记者。干散货形状各异,散装储存无规则。超过50种货物分布在不同的堆场,每天一起作业。因此,码头面临设备类型多、流程复杂、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需要进行智能转型。然而,传统干散货码头的智能化升级之路并非一蹴而就。 “码头自动化改造没有经验可循,需要在不中断运营的情况下不断试错。‘伟力创新团队’从2020年开始在智能化建设上全面开花。”青岛港迁港公司自动化智控中心主任、“伟力创新团队”负责人赵伟力介绍,“我们不敢迈出大的一步,所以我们决定不从堆垛机入手,逐步改变。他们都投降了。他们继续测试,应用了新的技术。”多项技术,成功完成取料机自动化改造。此后,团队不断发展,互相克服困难。在修改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时,团队成员对1000多条电气线路进行了梳理,多次修改草稿,最终绘制了完整的控制电路图,独立设计并安装了PLC控制程序;当工作无法停止时,队员们抓住一切机会对设备进行停止调试,收集了8000多份关键文件。基于数据完成远程控制装载机调试……经过不懈努力,“伟力创新团队”完成了门吊、卸船机、堆取料机、33台港口机械、87台带式输送机等10种机种的自动化改造,开发了干散货码头iGTOS系统(智能通用码头操作系统),打造了集智能航运、数字化堆场、设备管控于一体的干散货码头生产智能管控平台,建成全国首个全流程、全堆场、全机种的干散货智能码头。据测算,智能终端平均运行效率较以往传统终端提升8%以上,平均能耗率降低10%以上,每年节省成本和效率收益超过6000万元。随着智能化建设不断推进,青岛港还实现了散杂货码头自动化改造升级、油品码头无监管化建设。构建了集装箱、干散货、件杂货、液体散货四大类货物的智能化生产体系,实现了货物的全品种化、智能化。整个自动化过程。研发体系:万吨巨轮来回穿梭,自动桥吊、高铁吊机24小时运行,自动引导车有序运行,自主研发的A-TOS系统(全自动集装箱智能控制系统)精准调度自动化作业。取得成就是困难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度面临大部分软硬件依赖进口的瓶颈,发展之路举步维艰。 “国内零部件采购周期长,成本高,有时需要一年以上,软件系统大约每年升级一次,我们提出的想法和建议很难得到回应。”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总经理助理修方强告诉记者,“我们深刻认识到核心的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电子控制设备是港口安全、高效运营的基础。为了实现设备电控系统的国产化替代和规模化应用,修方强和团队成员奋力拼搏,筛选和测试了上百种相关产品,指定了一款适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运行工况和技术要求的产品,最终实现了软硬件的全面升级换代。 2023年底,全国全自动码头(自动化码头三期工程)将正式实施。自主研发的A-TOS系统搭载智能全因子分类算法,实现“零响应时间”和“毫秒级”计算,极大提升了终端智能化水平和点滴效率。 “许多创新,例如车辆的自动引导旋转和充电系统、自动轨道起重机高效直流供电系统、大咔嚓“咔嚓”均是自主研发完成。现在,A-TOS系统已经在其他港口推广应用。”修方强说。 精准服务“从济南到汉堡港的最佳航线是什么?”在青岛港,操作员就大型方舟塔斯模型提出问题,10秒内就得到了包括海上运输、综合运输方案和成本估算在内的完整答复,并制定了动态运输方案。这种大型港口服务模式成为客户决策服务的“最强大脑”。希望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凭借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大模型方舟让智慧服务渗透到港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覆盖船东、货主、货主、司机等用户群体。,价格不透明,解决方案选择很少。现在,通过ARK TAAS大模型,输入起运地和目的港,即可自动生成最优方案,不仅涵盖了不同船公司运价的比较,还对运输时间、中转条件等进行了综合评估。”方舟高大模型首批用户之一的青岛粤海供应C航线经理薄启强表示,用户的认可来自于研发团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坚持。研发团队通过对司机、货代、船代等实际线路的深入研究,针对“客服效率低、资源协调难、物流追踪难”三大痛点,整合多年查询港口的情报,推出了青岛港将不断探索和深化“人工智能+港口”新赛道,越来越多的创新理念得到应用:自主机器人的高压岸电通过与岸电连接的自动化、智能运行,为进港船舶提供清洁动力;送智能的超大型港口全要素,实现复杂多变的港口港口智能航运。 “未来五年,我们将推动港口全要素变革,打造新的优质生产力源泉,依靠数字化发展智慧物流、数字供应链等港口新业态,努力在新赛道上培育新优势。”f青岛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