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今年,梭子蟹将迎来丰收。入秋后大量上市,可谓物美价廉。不过,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自己买了螃蟹,在家煮了吃,但清洗宰杀后却发现,螃蟹的腮部密密麻麻地长满了细小的粉红色颗粒,看上去就像是寄生虫卵!扔掉可惜了,但是不扔掉我也不敢吃。那么,这些微小颗粒到底是什么?这会影响食用梭子蟹的安全吗?对此,记者采访了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教授徐文军。所谓“寄生虫”是一种误解。生鲜食品安全食用关键是徐文军表示,消费者不必担心。这些颗粒并非寄生虫,而是一种附着生物,名为明鹤儿。 “它属于蔓足类,是藤壶的一种。它经常附着在梭子蟹的鳃丝上,靠过滤和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为生。”徐文军说,明鹤儿并不依赖梭子蟹的营养生存。严格来说,它不是寄生虫。大量附着时只能轻微影响螃蟹的生长,但不会对螃蟹本身造成严重损害。而且,冥鹤儿不产生、不蓄毒,在人体内完全无敌过滤。由于它们体积小,没有食用价值,食用前只需用这些附着物将蟹腮清洗干净,就可以放心享用了。对于梭子蟹的安全食用,专家给出八字关键:新鲜至上,无差别生蟹和熟蟹之间。梭子蟹通常的吃法是清蒸,一些沿海地区也有采摘食用的习惯。由于海水环境的渗透压与淡水不同,新鲜梭子蟹中很少有人类和螃蟹常见的致病寄生虫,相对安全。但如果梭子蟹死后存放时间过长或不新鲜,很容易滋生副溶血弧菌等细菌,产生毒素,食用后会引起腹泻等肠胃不适,危害健康。因此,在食用时,应优先选择活的或新鲜度高的梭子蟹。如果螃蟹死了而且不够新鲜,一定要彻底煮熟后再吃,避免生吃。梭子蟹绿色养殖取得重大进展,养殖蟹品质可与野生蟹媲美。经过多年的o研究方面,我国在梭子蟹良种繁育、人工饲料、疾病预防、养殖技术和模式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必须要说的是,我们养殖的梭子蟹质量是安全可控的,品质并不比海里捕获的野生螃蟹差,玛尔可以放心吃。”徐文军表示,梭子蟹是我国的主要文化。目前,全人工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全国梭子蟹养殖年产量已超过10万吨。与此同时,行业管理部门和养殖户也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热衷推广绿色健康养殖。 ——养殖中,注重饲料药品等投入品的管理,严格禁止使用药品,实施药品减量行动计划,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人工养殖模式下,一般在春、夏季放苗开始繁殖,春节收获,11月因气温原因也可捕捞。因此,除冬季外,市场上出售的梭子蟹大多是从海里捕获的野生梭子蟹。为提高梭子蟹的品质和利用价值,近年来我们实现了暂养和深度养护,以及即食蔬菜加工产品的开发取得进展。特别是在临时育肥方面,不仅提高了质量和效率,而且延长了销售时间,解决了集中上市问题,满足了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居民对梭子蟹的消费需求,实现了有效供给和资源高效利用。选择优质螃蟹有一些技巧。注意“三度”、“三法”。昂市场供应充足。如何挑选优质螃蟹?徐文军建议,主要关注“新、鲜、全”三个维度。从新鲜度来说,如果你触摸螃蟹的眼睛,新鲜的螃蟹会迅速闭上眼睛或转开眼睛,而移动缓慢或不动的螃蟹可能不新鲜。找到蟹腿,用手轻轻将蟹腿折断。蟹腿缩得厉害的是活蟹;柔软流动的蟹腿,生命力较弱。检查腹部。活蟹的胃紧贴蟹身,打开后能很快闭合。死蟹的胃很容易打开,并且有一股怪味。从新鲜度来说,新鲜的螃蟹闻起来只是粘稠的海水味,没有粘稠或腐臭的味道;如果有异味,则说明已损坏。捏紧蟹腿。如果蟹肉不坚挺,有挤牙膏的感觉,说明蟹肉已经开始腐烂、变硬。看看蟹鳃和开口在蟹壳两侧的鳃上。新鲜蟹的鳃呈白色或淡黄色,干净,无杂质;如果鳃呈黑色、灰色或有粘液,则说明不新鲜。至于判断饱满度,可以用“看、捏、称”三种方法。一是观察外观的方法。看蟹肚脐。母蟹的肚脐颜色越深,就越肥,最好是棕色或黑色。雄蟹肚脐两侧的纹路深而有纹理,表明是全肉。看螃蟹的角。蟹盖顶部两个尖角的白盖面积越大,则越肥。你可以直接看到蟹盖上的红色或黄色,这意味着蟹黄和蟹膏已经饱满到无法隐藏的程度。看尾巴。尾巴边缘凸起的肉多,尾巴平的肉少。二是触摸判断法。捏紧蟹腿,然后用手捏住第二对腿的根部关节。如果它像筷子一样坚硬,则意味着里面充满了肉,如果它像橡皮管一样柔软且易碎,则这是“空壳警告”。捏一下肚子。如果脐部肿胀并向外突出,按压时紧实但不嫩,则表明蟹肉较紧实。如果按起来软,那就是“水蟹”。三是权重分析法。按重量称重,同样大小,重的蟹肉和蟹黄更起泡,而轻的蟹则多为空壳蟹或“水蟹”。另外,徐文军还提醒,正常的梭子蟹,打开蟹盖时体腔内的液体是清亮清澈的,如果螃蟹精力充沛的话,体腔内的液体会加强。如果体腔液呈乳白色或酱色,尽量不要吃,生吃即可。